查看原文
其他

河湟纪事 | 传统文化碰撞现代艺术

湟中区广播电视台 湟中融媒 2022-08-27

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,又称“影子戏”或“灯影戏”,是一种以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,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。表演时,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,一边操纵人物,一边用皮影戏独有的唱腔唱述故事,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,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。




河湟皮影戏形成于明清时期,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。而今,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发生“碰撞”,将会有怎样的视觉冲击和享受?会给皮影这个古老的艺术带来怎样的生机和新的活力?




如果说,传统的皮影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成不变、故步自封,那皮影也许早就埋没在了时间的尘埃中。只有以发展的眼光锐意创新,积极探索,把握时代机遇,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舞台上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,在传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传承。提到皮影戏的创新发展,河湟皮影制作技艺青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义元谈起了他对《西游记》皮影演绎的设想。



河湟皮影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

人 王义元 


我们做了个方案,《西游记》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。孙悟空一喊妖怪,他的眼睛就要转起来;还有铁扇公主嘴里的芭蕉扇,一说芭蕉扇,芭蕉扇就从嘴里吐出来,然后慢慢变大。还有猪八戒的肚子,开始看的时候是瘪的,然后越来越大,我们就做成了两种肚子;还有一个就是白骨精的脸,我们叫变脸。


西游记深受各年龄段人们的喜爱,用皮影的形式,演绎《西游记》会不会耳目一新?为了让皮影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“三打白骨精”这出戏,王义元的团队目前正在尝试制作唐僧、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、白骨精等人物,给传统皮影人物装上更多能活动的关节,白骨精的嘴能够开合,猪八戒的肚子能够变大变小,电影中的特效在皮影表演中也得以呈现。


张秉珍自幼跟着父亲学习皮影制作技艺,他做出的皮影人物色彩鲜艳,惟妙惟肖,精巧至极。他在制作皮影人物前会认真端详、仔细揣摩每一块皮料,经过他的手,每一块皮料都能有用武之地。



河湟皮影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

人 张秉珍


像这张皮紫黑的地方看起来用不上,但还是可以设计出相应的东西,设计一些山,也可以做成树。这上面什么都可以做,这是最干净的,也是最好的,这个上面设计出来一朵云彩,像这儿的血,我可以在这做一个各种头面,或者做一个脸是红的人,或者我把它做成地狱。


张秉珍肩负团队里创新皮影人物制作的重任,从选料、净皮、研发、落样、雕刻、烘干、定联,他一丝不苟。常常为了一个人物要重复雕刻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



张秉珍一手握刻刀,另只手推着牛皮在刀尖下游走,精细的纹路逐渐显现出来。50多岁的张秉珍坐在工作台前,目光中神采奕奕。阳光透过玻璃,将悬挂着的各式色彩斑斓的皮影照耀得更加透亮。




目前,他已制作出了《西游记》“三打白骨精”选段的所有人物。真正做到了根据剧情,让每个人物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。张秉珍表示,他还想做出《西游记》里的200多个人物。


每年,王义元的团队都会试着创新,从剧目到皮影人物的制作,从皮影的道具到表演呈现方式等。此外,通过创新,还衍生出了皮影的多种衍生作品,车挂、项链、台灯、灯箱,这些物件深受大家喜爱,据介绍,销售量还是不错的。




近年来,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,学校将皮影引进课堂,通过聘请民间皮影戏艺人,开设皮影制作、文化皮影戏表演等课程,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皮影艺术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为了让学生喜爱皮影,王义元的团队创新人物表演形式,表演中,皮影人物单脚脚尖站立在钢丝上,小心翼翼地做着惊险的动作,还有轻盈美妙的芭蕾舞,动作优雅传神。有趣的表演形式,让孩子们也爱上了皮影。




现如今,传统皮影戏也因时代的发展而遭遇传承和保护的难题。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,王义元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皮影戏传承人,创新能够赋予这项艺术生命力,否则,年轻人就感受不到它的艺术魅力,传承将变得困难。皮影戏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,即将面临“绝唱”的困境,民间皮影的艺人越来越少,加上很多皮影老艺人年岁已高,急需培养后备力量,它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难题,也给了皮影技艺的传承人更大的压力。


END


来源:湟中区融媒体中心

记者:刘珊珊

编辑:唐蕊

责编:陈文瑾  李长云

监制:佘超龙  扎西瑛珠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